驱虫药有什么?
国内目前常用的驱虫药,根据其作用的时间长短,可分为长效、短效和速效三类。 长效杀虫剂主要有伊维菌素(ivermectin)、阿苯达唑(abamectin)与阿甲苯达唑(acarbose)等; 其中,伊维菌素对寄生虫的杀灭作用最为确切,并且杀虫活性高、抗药性差,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驱虫剂之一。
但是,服用伊维菌素后,约70%的虫体被杀死,30%的虫体失去活动能力而被消化液分解,虫体最终变为无色透明,死亡过程大约需要2~4周;如果在此期间进行再次感染,则前一次感染的虫体在体内将被消灭,而新进入体内的成虫则可安全生长繁殖。一般认为此药无累积毒性,也无药物蓄积作用,在人体内并不产生持久药效,不会导致耐药性产生。而且由于该药能抑制寄生虫对氨基酸的吸收,因此具有较广的杀虫谱,对线虫类寄生虫的杀灭作用优于节肢动物类,对蛔目、异刺目及绦目的幼虫阶段均有很强的杀灭效果,但对吸虫目、绦虫目的成虫却常缺乏杀灭作用。 对蛔纲寄生虫如蛔目、异刺目的幼虫有杀灭作用的还有甲苯咪唑(mebendazole)与噻苯哒唑(thiamethazon)等。但两者对绦虫类寄生虫均无显著疗效。
阿苯达唑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广谱驱虫药,对线虫类寄生虫的杀灭作用仅次于伊维菌素,而且对绦虫类的幼虫也有良好疗效,可用于治疗蛔目的寄生虫病,如蛔肠炎、蛔盲肠炎等,也可用于异刺目的寄生虫病以及绦虫病。
还可用于脑囊虫病、肾囊肿虫病,也可以用于治疗寄生孢子门原虫引起的肠炎。不良反应轻微,且多为胃肠不适,偶见皮疹。 与伊维菌素相比,阿苯达唑具有用药次数少(每12小时口服1次),吸收快,血清浓度高,体内分布广,消除半减期长等特点。 近年来研究人员还从中药中提取了具有驱虫活性的成分,如黄连素(berberine)、槟榔碱(bromophenol)等,也对多种寄生虫的发育具有抑制作用,可以作为防治寄生虫病的药物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