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土狗如何断奶?
我是在台湾大学研究生时期,在台大农学院昆虫系做博后期间,研究台湾家蝇的性比和生育力时,第一次接触到台湾的土狼(台湾俗名“野狗”)的。 那是在1998年,我在台大农学院昆虫系的办公室里,看到一份用英文撰写的论文副本,标题是 “The Breeding of the Asian House Fly and its Importance in Pest Control” by J.Pang, C.Huang 和 Y.Liang。 Pang 是台大农学院的教授,他的办公室就在我的隔壁。这似乎是一篇介绍他家蝇研究的文章,其中提到他如何培养这种家蝇,以便用于实验室的寄生虫感染实验。但是,令我没想的是这篇文章中也介绍了有关这种家蝇在野外生态中繁殖和猎食的情形——这在当时让我感到相当震惊。 我曾经参观过他在新竹的农场,也见过他和他的学生进行的捕鼠活动;不过,我认为最奇特的还是他们培育家蝇的方法。家蝇是通过雌雄异型的受精,从而进行繁殖的。所以,想要得到更多的新品种的家蝇,就必须同时提供雌雄两种不同的个体。可是,要找到合适的雄虫来源并非难事,但如何得到足够的雌虫却是一个大问题。于是,Pang 教授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
他用一个大的玻璃罐,里面衬上塑料薄膜制成一个小室,小室的入口用一个透明的盖子密封起来。每间隔一段时间,他就灌入一些酒精,使小室内部完全处于酒精的饱和状态。然后,他把从热带地区采集到的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放入其中,并盖上盖子使其闷死。接着,他从盖子上的小孔取出幼虫,放在另一个容器里养大,最后变成成虫。这些成虫被放进一只特殊的培养皿里,供学生使用。当学生需要采集幼虫做进一步的研究时,只需从培养皿里取一只苹果大小的块状物体就行了。 由于这一方法所需的起始材料(果蝇幼虫)极多,并且只要经过几个世代的培养,就能获得大量的雌雄不同型的家蝇,因此这个方法很快就被遗传学研究人员用来培育各种生物的品系。后来这个技术被引进到台湾的大学和研究所之后,很快就普及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