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血性贫血是什么意思?
这个病在医学上叫蚕豆病,是因为身体对蚕豆中的成分缺氧敏感引起的疾病,平时注意不到,一旦发病症状比较重,需要去医院就诊了。 该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
1、急性型(超过一半的患者属于这种情况) 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有明确的蚕豆接触史,病人突然发热、恶心、呕吐、腹泻,大便呈白色陶土样,日行数次或更多。皮肤黏膜出现瘀斑、黄疸,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但尿胆素原正常。可有脾大,肝稍肿大有压痛。部分患者可能发生昏迷和惊厥。若未能及时治疗,病情继续发展,由于严重贫血,病人可发生休克,存活者多留有智力障碍、抽搐发作等后遗症。 本型的预后与年龄有关,婴幼儿较青年严重者易愈;老年人即使严重发作,预后亦佳。
2、慢性型 起病缓慢,症状较缓和。常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病史。体检时可发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病程一般为3~5年。
3、急慢性混合型 这是一种较危险的类型,多因急性型未获控制而导致慢性型出现。此时病人的全身乏力、食欲不佳等症状进一步加重,面色进行性苍白,心率加快,肝脾大且质地变硬。病程一般为6个月以上。
无论哪种类型的溶血性贫血,都可以分为两大类:
①遗传性 由基因突变引起,出生时即有贫血。
②获得性 可以在妊娠后期、分娩过程中以及生后由感染、药物等因素而引起。 一、血液系统检查 ①血常规:红细胞、血红蛋白降低,白细胞可以增高。 ②尿常规:尿胆红质阳性,说明肝脏代偿功能低下或者已经有损伤。
③生化全项:可以发现肝功能异常的情况。 二、特殊检查 必要时做放射免疫检查以了解贫血的性质。 对疑为遗传性溶血性贫血的病人还应做家谱调查,并应尽可能收集和保存既往的诊疗资料。
三、临床分期 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分为下列四期。 四、诊断标准 有溶血性贫血的症状和体征,并且伴有以下一项或几项者:
①网织血小板显著减少,小于50×109/L。 ②白细胞计数小于4.0×109/L ③血浆游离胆红素大于35μmol/L④尿中尿胆素原测定阴性。 五、分型 根据患者的不同表现,可以分为: ①急性型 ②慢性型 ③急慢性混合型 六、预后 多数溶血性贫血的预后良好,发病年龄越小,预后越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