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犬拉的长虫叫什么虫?
应该是绦虫病,属于寄生虫中的消化道寄生幼虫类(蛔目异尖科),和我们比较常见的蛔目的蛔目很相似,但幼虫期不在消化道内发育成较大的成虫,而是钻到胆道或者消化道壁的皱褶里,以消化道粘膜、组织液和淋巴液为营养,不断发育长大。在消化道里四处游走,并寻找缝隙钻出肠壁,随粪便排出体外。当宠物猫狗舔食或咀嚼时又进入消化道里,继续发育为较大成虫。 以吞食方式感染的幼虫主要危害消化道,当幼虫钻到胆道或者消化管壁的皱褶里,由于那里是消化道壁细胞间隙最大的地方,同时还有很多微生物存在,于是幼虫可以粘附在那里生长,并释放毒素诱发肠道炎症反应; 幼虫还可以钻到消化道里的皱褶里去,并由此钻出来。当它们钻出来的时候,就回到了虫子生活的原始环境—体外,并通过消化道排出的粪便污染了周围环境。这种传染病又可以叫做“粪-口”传播性寄生虫病。
如果体内有较多的幼虫,可以随着动物的呕吐动作和部分消化液的分泌而将其吐出来,这时要注意及时清理,防止感染。对于幼年动物还要定期注射相关疫苗。 对于成虫,可以通过驱虫药杀灭。现在常用的驱虫药种类很多,有阿苯达唑、吡喹酮、硫氰酸红霉素等化学药品,也有寄生虫消、肠虫清等中药制剂,还有非普虫克、灭蠕灵等进口药品。对某种寄生虫的抗药性也容易产生,一般建议交替使用不同种类的药物,这样既可减少耐药性,又能提高驱虫效果。 对于患有寄生虫病的动物,应及时治疗,以防病情恶化。目前对寄生虫病有效的药物有很多,如阿苯达唑、甲硝唑等,这些药物不但能杀死寄生虫,还能清除虫体导致的炎症反应。另外,患寄生虫病的动物应进行隔离治疗,以减少疾病的传播。 对已经污染的圈舍和环境要及时清扫消毒,以防止疾病扩散。被寄生虫感染的对象主要是哺乳类和禽类,做好这些对象的相关工作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