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三联包含什么区别?
“联”,多用于表示联合免疫,即两种或多种不同类别的疫苗一起接种,以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对更多病原体的保护力。常见疫苗“联苗”有流感、肺炎、麻疹和风疹等。 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联苗所含的疫苗成分越多就越能产生高效的免疫反应。例如,乙肝三剂疫苗中分别含有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和核心抗体(抗-HBc),而将这三种蛋白同时接种并不能提升免疫功能,相反,分开注射效果反而更好。这是因为,当疫苗接种剂量不足时,同时使用多种疫苗会造成机体对这些疫苗的耐受,最终达不到增强抵抗力的效果;而如果各疫苗间的接种时间间隔太短,还会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在预防接种时需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目前,我国使用的“联苗”主要为二类疫苗,需要自费注射。一类疫苗主要是指那些免费为公民提供的疫苗,包括卡介苗、乙肝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和流脑疫苗等。这些疫苗都是安全有效而且必须接种的,而联苗则不是国家的强制规定项目,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性地接种。 目前,国内“联苗”的主要类型是多糖疫苗与载体疫苗(减毒活疫苗)的结合应用。如流感疫苗联合肺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合并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灭活疫苗与腮腺炎疫苗等等。这种联用往往能达到1+1>2的效果。 有一些疫苗是不适合联用的,如百白破疫苗和麻风疫苗。联用这两种疫苗可能引起中毒反应,表现为注射部位严重红肿、发烧、头痛、恶心、呕吐、腹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