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疫苗在几联里?
现在都是五联或者六联的,以前是四联的 1980年之前,我国使用的狂犬病疫苗,是纯化疫苗,抗原成分单一,使用剂量大(每次5剂,全程接种3针),免疫程序繁复,必须在发病前24小时注射第一针才有作用;1980年以后生产的疫苗为疫苗株灭活疫苗,抗原成分有所调整,使用剂量及免疫程序逐渐调整为现在的“2-1-1”程序(即接种第二针后第1天,接著打第一针),但仍然需要紧急情况下在发病前24小时内注射第一针。 2008年开始,国产疫苗改为“4-3-1”程序,即在接种第四针疫苗的当天,以注射器吸出疫苗液,将针头拔除,待针孔闭合后再行接种。
目前我们接种的狂犬疫苗有二种,一是灭活疫苗,二是重组疫苗。这两种疫苗的抗体反应有一定差异,注射时间、方法也有不同。 ① 灭活疫苗:用微生物(一般是鸡胚培养的疫苗病毒)死亡后的菌体作为抗原接种,使机体产生中和抗体,以此消灭入侵的病毒,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这种疫苗需要接种三针,每针相隔1及6周,第4针在接种的第1天内注射。
② 重组病毒疫苗:是将含有狂犬病的基因片段导入质粒,再通过宿主细胞复制而产生病毒抗原,此抗原经加工制成疫苗,通过肌肉注射的方式接种。这种疫苗目前需要接种四针,分别接种时间在首针后的1及2、4、6周末。 目前国外疫苗接种程序多采用“5针法"或“4针法",即连续接种5针或4针,每周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