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学跟宠物沟通?
“如何与动物交流”是个很宽泛的问题,因为不同物种的神经系统和大脑结构是有差异的(尽管很多宠物狗猫的脑结构有类似之处),因此我们很难用一套通用的方法来训练所有动物。 当然,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是可以探讨的。首先我们应该了解,所有的交流都是建立在动物对环境刺激作出反馈的基础上。没有外界的刺激,就无法达成动物的沟通需求。我们可以从研究这些环境刺激入手,来找寻与动物沟通的技巧和方法。
在实验心理学里有一类用来检测动物智力水平的研究工具被称为“物体识别任务”,在这些研究中会用到一些“隐蔽的”物体作为探测目标,当动物看到并选择这些物体时,就证明了它们可以认知这些物体的存在以及所处的位置。这种任务之所以能够证明动物的认知能力,是因为如果它们无法找到这些物体的话,那么它们也就无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 除了感知外在环境中的物体外,动物还能够利用它们周围的环境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这种本领称作“空间抽象推理”。比如,当你把一块肉丢进水里时,聪明点的狗会知道水里有东西,然后它会跳下去游泳去获取这块肉;而笨一点的狗却只会站在原地狂叫,因为它不知道水下面有个东西,更不可能知道自己游过去就能拿到了。
对于人类来说,和刚出生的小婴儿相比,我们拥有更强大的空间抽象推理能力,才能学会使用刀具、筷子等餐具吃饭,才能学会骑自行车、开车等技能。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小婴儿的成长过程就会发现,他们其实很早就会认识周围环境中各种各样的物体,6个月大的宝宝就能够理解自己和外部物体之间相对位置,也就是知道这个物体处在某个具体位置。所以,当我们拿着一个玩具在婴儿面前晃动的时候,他能很容易地抓到这个玩具。 虽然大多数宠物不会像婴儿一样,能认识环境里的各种物体,但它们确实能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这也是宠物驯养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基于这一原理,我们只要不断地重复某个行为,直到它理解这个动作的含义,并进而能达到你的期望效果,这就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技巧。
想要和宠物达到良好的沟通效果,你需要掌握两个关键的信息:第一是它是否具备你期望它拥有的认知能力;第二是它是否已经具备了你希望它拥有的行为能力。只有满足这两个条件,才能达到良好地沟通效果。反之,你不管怎么努力,很可能都是徒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