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幼犬能饿几天?
这个问题太有意思了,正好可以聊聊关于“饥饿”的心理学实验 1960年,美国心理学家米勒(Miller)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延迟满足”。 米勒找来了一群4岁的儿童,给他们每人一颗糖果,然后告诉他们:如果现在吃的话就会吃到两颗糖;但是如果不马上吃,25分钟后将会拿到三颗糖。 结果只有3个小朋友选择了等待。
于是米勒又进行了第二次实验:这一次他给小朋友们分成了两组,对其中的一组说:如果我再给你们一颗糖,你们会怎么选择呢?对于另一组的小朋友则说:我不会再给你们其他糖了哦!果然有8个孩子答应先吃这颗糖。 最后的结果是,选择先吃的那一组小朋友只得到了2颗糖果,选择坚持到最后的3位小朋友拿到了3颗糖果。 这个实验表明:能否成功“抵制诱惑”与儿童的自控力密切相关。
同样的实验也在成年人身上重复进行过多次,结果都证明:能够推迟享乐的人往往更具有社会竞争力、更快乐和更健康,并且更容易取得成功;而经不起“诱惑”的年轻人更有可能患上肥胖症及糖尿病等。 所以这个实验也被誉为20世纪最经典的心理学实验之一。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此断言所有的孩子都具备超强的自我控制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其实很多小孩面对美食的诱惑都会忍不住想吃掉它,因为他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些食物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比如糖分太多会导致蛀牙/发胖)....所以这些孩子就失去了“延迟满足”的机会。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小孩都有必要锻炼出这种能力呢? 我觉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是所有的小孩都需要学会"延迟满足";相反地,他们还需要一种更为重要的技能——那就是"即时满足"! 什么是“即时满足”呢?简单来说就是“及时行乐”啦——孩子们需要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去享受当下、去满足自己,而不是一味地克制自己的欲望。
举个例子来说吧~有一次我带宝贝去参加一个活动,活动上有很多玩具让她玩,但是时间只有短短的一个小时,所以我只能限制她的行为来约束她不要拿太多的东西出来。可是她并不懂这一点,她认为只要她想要的东西就可以直接拿去拿,所以她一直缠着我要我帮她拿更多的小礼物……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我意识到宝贝还是缺少了一点“即时满足”的意识--因为她不知道有些东西是自己用不到而且很快就会过期的,所以她就一直想要全部拿到手才肯罢休…
我想这可能是大多数家长都遇到过的问题:给孩子买了很多零食、买了许多新衣服和新玩具,可是一段时间后这些零食被吃掉、衣服穿腻了就扔掉了…这样的做法反而会造成孩子的消费观扭曲啊! 如果家长们想培养自己宝宝“自制力”或“延迟满足感”的话,不如在平时生活中多加引导:首先教给宝宝一些简单的“理财技巧”——比如把零花钱分成几份,一部分用来支付日常开支,其余部分可以用来购买自己想要的东西;其次要告诉宝宝什么东西才是适合自己的(比如宝宝喜欢芭比娃娃但却没有那么多钱去买,这时候最好鼓励他去尝试其它的爱好以保持对生活的兴趣);最后也要鼓励孩子积极参加各种有趣的活动,这样不仅能够拓宽眼界也能让他们收获更多的朋友!总之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吧!